欢迎访问 中医门诊舆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诊指南 > 正文

从“不敢想”到“在家治” 国家巡回医疗队黔中行的民生温度

2025-08-22 作者:佚名 来源: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是老百姓的心愿。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去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每年度组建国家医疗队到中西部开展巡回医疗,让人民群众就近就便享有优质医疗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今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开启2025年国家巡回医疗,到我省罗甸、龙里、福泉等地开展巡回医疗工作。记者跟随医疗队深入罗甸,同北京专家、当地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属深入交流,看巡回医疗落实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情况。

  48岁的老胡万万没想到,自己在罗甸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操刀”医生竟然是来自北京的专家;更没想到的是,术后第二天他就能下地走动。

  老胡原名胡根柱,全身多处关节病变已有十多年,脚部、膝盖都曾在都匀、广西、浙江等地动过手术。近期,髋部剧痛让他连厕所都上不了。原本打算再次外出求医的他,经亲友介绍得知罗甸县人民医院水平今非昔比,且费用低、报销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在妻子黎小菌的陪伴下住进了县人民医院。恰逢北京积水潭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在此驻点。“在家门口得到北京顶尖专家手术,过去想都不敢想!”黎小菌感慨道。

  “定制”医疗队:精准对接基层短板

  黎小菌“不敢想”的事走进了现实,这离不开国家巡回医疗制度。

  自2024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以中西部省份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县、少数民族聚居县、陆路边境县等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地区为重点,派出委属委管医院和国家医学中心等44支国家医疗队赴相关地区持续开展巡回医疗工作。

  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这是继在2024年组建国家医疗队来黔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后,再次赴黔。与去年相比,今年筹备更充分。启动会上,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院长李忠哲介绍,医院提前三个月开展巡回医疗筹备工作,从140多家专科联盟医院中精选三家基础好、配合度高的县级医院开展巡回医疗工作。

  “挑选哪些专业”成为关键。北京积水潭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队长鱼锋认为:“专业选择必须紧贴基层需求,否则效果大打折扣。”通过深入对接,医疗队针对罗甸骨科、脊柱等薄弱环节,精准选派了骨科、脊柱外科、普外科等6个专业的专家;在整个贵州省的帮扶中,则扩展到创伤、内分泌、呼吸等共18名专家,并制定了详尽的帮扶方案。

  “这简直就是为我们‘定制’的!”作为贵州医科大学帮扶罗甸县人民医院主抓医疗的业务院长,陈自力对北京积水潭医院的精准帮扶赞不绝口。

  罗甸县也以满满诚意相迎。医院为每位专家配备对应科室主任或骨干“跟师”学习,并全力保障后勤。为了举办义诊活动,医院加紧赶工完善新大楼一楼的路面、卫生和指示牌。

  “家门口免费挂上北京专家号,头一次!”义诊现场,罗甸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罗歆收到了许多患者的积极反馈,他深切感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的改变——优质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手把手”授艺:理念与技术的革新

  7月8日,罗甸县人民医院手术室迎来了两台高难度的四级手术。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副主任医师唐浩博士、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范明星博士,与当地骨科骨干并肩作战。

  胡根柱是受益者之一。他的左髋严重坏死,骨缺损约20%。唐浩术前进行了毫米级的精准规划。手术中,面对器械不齐备和定位困难等挑战,唐浩凭借丰富经验,坚持先进行“股骨柄”植入。“就像盖房子先打地基。地基歪了,房顶再好也白搭。”这个理念让一旁的罗甸县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黄元鸿颠覆了认知——他25年的经验都是先做“髋臼”。

  手术成功,患者术后恢复迅速。黄元鸿深受触动:“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风险低。以后必须规范手术顺序!”他感激万分:“大山里的医生难得见到大专家,更难得一起同台手术,开拓了思路,老百姓是最大受益者。”手术台上的“手把手”带教,让黄元鸿等十余名当地医疗骨干在技术和理念上获得了提升。

  除了“一对一”手术带教,“一对多”的专业讲座同样密集。7月8日全天,医疗队围绕脊柱查体、关节痛鉴别、腹腔镜并发症、运动医学、慢阻肺、甲亢早期诊断等主题开讲,吸引了全县近60名基层骨干医务人员。“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罗甸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廖兴伟参加培训,了解了不少脊柱、关节方面前沿的鉴别和诊断方法。

  “巡回医疗不仅服务群众,更通过培训为我们传授经验,培养本土人才。”罗甸县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唐荣良如是说。

  惠及百姓:优质医疗触手可及

  巡回医疗最直接的成效,是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顶级医疗服务。

  义诊现场,75岁的莫士诚(化名)干咳不止。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专家李天水仔细查看CT片,指导老人有效咳痰。终于,一口堵塞已久的浓痰咳出,老人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呼吸也顺畅起来。

  小儿骨科诊台前,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副院长杨劼双手轻柔地检查着一名2岁幼儿的双脚。“发育良好!”诊断落地,母亲罗桂兰(化名)长舒一口气,专家权威诊断像是“定心丸”,驱散了她心头的阴霾。

  专家们还抓住典型案例现场教学。李天水指着一位患者的CT片讲解:“左下支气管堵塞,都是痰。治疗要强效化痰,并帮助咳出。”一旁的罗甸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冯国涛全神贯注:“专家一点拨,模棱两可的思路瞬间清晰。”

  在鱼锋看来,将专家号送到百姓身边,将先进技术和经验输送到基层,正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群众看病难题、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的关键,助力贵州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国家巡回医疗队的到来,有效弥补了我县短板,提升了服务能力。”唐荣良说,医疗队深入基层,让“家门口”的高水平医疗服务从愿景走向现实。

  座谈会上,罗甸县副县长吴小兰表示,巡回医疗为罗甸与国家顶级医疗资源搭起了桥梁,畅通了百姓“家门口”享受高层次服务的途径,让“大病不出县”更加可感可及,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健康根基。

  据统计,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在黔共完成门诊693人次,查房患者近740人次,开展手术4例,科内培训讲课超670人次,病例讨论67例,专题学术讲座培训超700人次,京黔远程会诊1次,赢得了当地医患的一致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