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医门诊舆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资讯 > 正文

治顽疾 著奇书 建基地—邓一齐以创新实践为中医药增光添彩

2025-09-28 作者:佚名 来源: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中华大地迎来新中国成立76周年华诞。当五星红旗在大江南北迎风招展,我们礼赞祖国各条战线辉煌成就、展望民族复兴未来的同时,更需要回望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根脉。进入新时代,阔步新征程,有一群肩负千年使命、手握济世薪火,传承古老智慧的中医药传承人,以仁心仁术为笔,以本草银针为墨,浓墨重彩描绘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画卷,书写着厚重而温暖的时代献礼。

江西东乡邓一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从研发 “健骨散” 为骨科顽疾患者开辟非手术治疗新路径,到耗时二十余载创制 “愈癌散” 为晚期癌症患者点亮生命曙光;从编著奇书《嵇康养生论诠释及拾遗》构建 “动态平衡养生观”,到斥资建成中医传统教育基地推广 “治未病” 理念,他用一项项扎实的成果,回应着现代医学的难题,也让千年中医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让我们共同走进医学界的时代楷模,著名荣誉医学专家、江西东乡中医学领军人——邓一齐。

   邓一齐,1954年生于江西抚州,幼承家学,深铬中医典籍,青年时期接受系统现代医学教育,成为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实践者。五十余载行医路,他始终恪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古训,以扎实的中西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坚守临床一线,用中西医两套本领治疗大众疑难重症,以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姿态在临床医学中解决了中医药消除骨质增生,肿瘤细胞凋萎清除的难题。建立了具有传承性、创新性,奇效性的治疗特色。作为东乡区首届首席名老中医、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他不仅在临床上治愈无数疑难重症,而且“治未病”的理念也有其独到见解,《嵇康养生论诠释及拾遗》一书,尽现了他的智慧传奇。

   传奇1:坚守中医,创新思辨

在邓一齐的学术理念中,中医不仅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套蕴含着深厚哲学思想和智慧的完整理论体系。他坚信,中医的思辨模式独树一帜,属于对称逻辑范畴,其科学性历经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不容置疑,值得我们用心去传承和发展。

谈及中医与西医的关系,邓一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医和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治疗手段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是对立和冲突的根源,而是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和思路。因此,他主张中医和西医应该沿着各自的道路,并行不悖地发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邓一齐强调,一个优秀的中国医生,应该具备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的能力。在面对患者时,能够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患者的差异,灵活选用中医或西医最适宜的治疗方法。同样,患者也应该有选择接受中西医两种治疗方法的权利,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正是因此,他坚守中医50多年,取得了学术突破。 身处基层,他涉猎全科医疗。以临床医疗,临床观察研究为切入点,在多个医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骨骼病、治未病、恶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医术和创新精神。

传奇2:“健骨散”挑战骨科手术

2018年元月邓一齐遇到一位75岁的患者,因左膝关节严重肿胀,功能障碍,膝关节内的骨质损害严重,在上海某知名医院拟做关节置换术。术前发现患者有心脏病,医生评估后认为不宜手术,嘱其出院,寻找其他方法治疗。回家后,卧床三年,四处就医,效果不好,逐渐消瘦,小腿肌肉萎缩,病转危重。后来听闻邓一齐医生在这方面有长处,遂前来求治。 经过服“健骨散”及其他汤剂,3个月后患者饮食增进,体重增加,心脏病也渐趋稳定,关节肿胀消退,蒌缩的肌肉也较前变大,还可以下床步行6公里。这位病人免除了手术,获得了痊愈。“健骨散”不但对膝关节病变有效,临床上还治愈了大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废用性萎缩,中风后遗症。大多数医生认为增生的骨质,损坏的关节是不可能用非手术方法而治愈的。邓一齐医生的解释是:中药可能是通过补气血,调阴阳,助活血、舒经络、壮筋骨,营养了神经肌肉骨骼等组织,抑或是激活了体内的破骨细胞,由后者发挥作用而使增生的骨质得以平复。他坦言这只是推理,有待后人去实验证实。(附患者照片)

传奇3:“愈癌散”戳破“中医药不能治癌”的谎言

在肿瘤治疗领域,邓一齐历时二十余载,经历了 “不敢治”“被迫治”“不拒治” 三个阶段。最初,对于治疗癌症,邓一齐不敢接受:一是认为自己水平有限,二是癌症确实难治。因此,他无心去挑战这个难题。遇到此类病人,只是开些杜冷丁止止痛,减轻患者痛苦;或对不能进食的病人输点液,补充些营养支持,延长一点患者的生命。

二十多年前,他遇到一位晚期肝癌病人。大医院拒绝治疗,并告知亲属 “一般生存期难超 3 个月”。此病人回家后,决意要邓一齐医生治疗,当时邓医生不敢接治。患者便主动提出,愿把自己作为试验治疗对象,并让 5 个儿子签字,写明 “出现任何意外,不找医生麻烦”。这种以生命相托、饱含无限信任的举动,深深感动了邓医生,于是他决心试一试。

他从古书堆里寻找方药,经过筛选、查证、调配,试探性为患者治疗并观察了 4 个月,患者病情得到稳定并好转。后因患者经济困难,不得不停止治疗。又过了 9 个月,患者突然去世。虽然最终未能得到痊愈的结果,但这次试验治疗却给邓一齐医生留下了难得的喜悦,也让他看到了癌症可治的曙光。实践中他发现:患者服药期间,肿瘤包块能得到控制;停药数天后,包块就会增大;继续服药,包块又能缩小。这一现象确凿证明,中医药对癌组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自此之后,但凡有求治的晚期癌症患者,他皆来者不拒。

经过二十多年对百余例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他不断修正处方,将一些副作用大的药物弃除,或寻找合适的替代品。最终,这款散剂形成了 “抗癌作用明显、基本无明显毒副作用、病人乐意接受” 的特点,被命名为 “愈癌散”。由于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长短不一, 短则十几天,长则四百多天,但凡经过连续 3 个月治疗的癌症患者,治愈率可达 40% 左右。

有一例患者,同时患有肝癌、肝硬化、下腔静脉癌栓,服药 117 天后,下腔静脉癌栓消失,肝脏包块由 10.6×10.2cm 缩小至 10.2×4.5cm(附治疗前后 CT 报告单)。还有一例淋巴肉瘤患者,曾接受手术切除,不久后复发,随后采用 7 次化疗、2 次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但肿块不但没有缩小,左大腿的包块反而逐渐增大到儿头大小,还出现了纵隔转移灶。患者回家后,经服用 “愈癌散” 等药物治疗 150 天,体表包块全部消失;此后三年,一直在外务工,生活、劳动均无阻碍。

2012 年 12 月,有一位患者在体检中发现早期肝癌,曾到上海某知名医院接受瘤体切除术。3 个月后复查,肝脏又出现新肿块,上海医院认为不宜再手术,劝其回家治疗。患者回来后,到省城某医院住院 39 天,期间从未睡过一次安稳觉,体重下降 21 公斤,全身黄染,食欲减退,极度消瘦。院方见状,劝其出院。出院后,患者来到邓一齐诊所服药 400 余剂,黄疸逐渐消退,体重慢慢增加;半年后经 B 超复查,肿块已消失。如今 13 年过去,这位患者的工作、生活一切正常。这一突破性成果,为中医药攻克恶性肿瘤提供了实证案例,也戳破了“中医药不能治癌”的谎言。

 传奇4:从典籍诠释到现代转化

邓一齐深谙“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之理,其著作《嵇康养生论诠释及拾遗》被专家认为是中医奇书。该书将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养生家嵇康的《养生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诠释,既发扬了古代养生智慧,又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将现代养生保健知识充实其中。起到了中西医在养生保健整域的结合,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书中对养生保健首次定义,拓展了养生保健的视野,提出诸多养生保健措施,有利于提高养生保健水平,有助于提升国民人均寿命。

该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后,全国公开销售。许多中医大学的图书馆都列为藏本,还远销到台湾。全国老年大学协会将此书评为“优秀出版教材”。世界中医药联会的单宝枝博士盛赞其为“增寿添福的书,为社会健康助力的书,有助于人类尽早享尽天年的书。”

传奇5:祟尚力推“治未病”

   古圣先贤提出 “上工治未病”,并把治未病的内容概括为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三个方面。年轻时的邓一齐对此不甚理解,只注重学习治病的技术和手术操作,只知道以多救治一些病人为乐事,对于预防疾病,只认为是专业防疫人员的事情。可是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他才发现有治不完的疾病,有许多治不愈的疾病;有许多不该发生的疾病而发生了,有许多不该死亡的病人死亡了。几十年下来,直到化甲之年,他才真真切切感悟到治未病之重要,治未病之人医德最高尚。因此,他深思熟虑后果断提出:养生保健是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人类健康、延长人们寿命最有效、最廉价的路径。在这种思想驱使下,他奋笔疾书,理论联系实际,历时五年多,终使《嵇康养生论诠释及拾遗》问世。

为了实现治未病理念,他在老家圩上桥镇东岗蛇山斥资百万元建成栀子园中医传统教育基地,开设 “中医治未病研究室”,自创 “长寿耳功” 健身功法。此功法依据中医整体观念、经络穴位、气功理论,结合现代全息论、催眠术,通过推、按、拉、摩等手法,对耳朵的各个部位进行按摩,结合呼吸和意念活动,以局部影射全身,达到平衡阴阳、行气活血、健身强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他还携夫人一道提出建设 “长寿东乡” 的倡议,并通过社区、老年大学、老年协会等平台,宣讲治未病理念,传播养生保健知识,尽其力为 “治未病”“长寿东乡” 建设落地生根。

荣耀加身,中医精神永流传

   邓一齐在中医领域的卓越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精湛的医术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上,更在荣誉的殿堂中收获了无数的肯定与赞誉,见证了他为中医事业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与无私奉献。

1990 年、1997 年,他担任东乡县第七届、第八届党代表;1989 年 7 月,他被抚州地委授予 “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同年 12 月,他被江西省卫生厅评为 “江西省模范卫生工作者”;1990 年 3 月,又被评为江西省 “基层模范卫生工作者”。这些荣誉是他在基层卫生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的最好证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2007 年 9 月,他被世界医药卫生理事会聘任为荣誉医学专家;2023 年 7 月,他被区老年大学评为 “优秀共产党员”;2023 年 9 月,他在第 23 届世纪大采风盛典中被评为 “2023 年度大健康领域品牌人物”;2023 年 12 月,他被区卫健委评为东乡首届县级名老中医(位列榜首),并被聘为东乡中医师承指导老师。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医术的高度评价,也意味着他肩负起了传承中医技艺、培养中医人才的重任。

邓一齐医生坚守中医,用五十余载的行医诠释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从幼承家学的懵懂少年,到中西融合的医学先锋;从临床一线的辛勤耕耘,到学术领域的深入探索;从基层卫生院的默默奉献,到行业引领的中流砥柱,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他对中医传承与创新的贡献,犹如大江大海里的一座灯塔,照亮了并将永远照亮未来更多醉心中医者的前行航向。(文/中新社刘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