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医门诊舆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自媒体 > 正文

新基建,园区绿色创新发展迎来新窗口

2020-03-11 作者: 来源:

  3月4日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上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再次成为热词

  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 先来看看央视国际频道对于“新基建”的图示定义: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绿小萌也搜集和整理了近期中央有关会议提及“新基建”的次数,20天内,这个词被4次提及:

  

  01

  

  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02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03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有关会议: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04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首先,新基建主要与我国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有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第二,这七大领域的投资与建设本身就会拉动自身领域上下游和软硬件领域的巨大需求,有利于为中国新兴的国产供应链提供发展机会和进步空间,具有一定的扶持作用。

  第三,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成后会为更多的产业和应用提供基础环境和条件,从而衍生出更多的产业和企业,因此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

  针对这一趋势,绿小萌结合对2019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情况的盘点,以及疫情以来对于各国家级经开区落实“两稳一促”的具体行动,与各位园区代表共同探讨在上述七大领域中,哪些有可能成为园区绿色创新发展的新窗口。

  聚焦 1

  “大数据中心”与绿色制造

  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图自:晓说通信(下文表格同)

  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将大量依赖于数据资源。而新基建本质上起到一种中介和助推作用,能够尽快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因此,园区建立数据中心将是建设新基建,助推产业升级转型的有效方式。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中也指出,要进一步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引领工业绿色发展。早在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时就提出,绿色制造工程是为贯彻《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

  绿色,是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的“底线”,也是转型升级的“高线”。实现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在园区建立“智慧平台”或“大数据中心”的初级阶段,解决“数据孤岛”的管理瓶颈,构建绿色发展信息平台。特别是在环境能源数据方面,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减少人与人、人与废弃物的物理接触,去掉多余的中间环节,借助互联网技术,超越传统的“数据信息平台割据之争”,将所有与绿色、环境、能源、碳等相关的数据信息上传并统合到“一朵云”、“一个库”,让废弃物排放者(即工业企业)可以与废弃物治理者(即回收企业)直接实时对接,使废弃物的利用价值最大化,处置成本最小化,并让园区管理者能实现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实施监管,消耗最少的资源和最少的费用;让园区管理者能够通过海量的绿色信息数据,自动生成多维度多角度的对比分析,从而掌握一张全面清晰的园区“生态地图”。

  例如,天津经开区早在2010年实施欧盟滨海产业共生项目时,尝试在线上开展工业一般固体废弃物产生企业和处理企业的线上对接;苏州工业园区的月亮湾能源中心通过分布式能源实现了能源互联网促进节能减碳效应,一年减排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活36万棵树;北京经开区自2019年开始申请加入“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并通过对工业一般固体废弃物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达到信息自动化识别,企业一键式管理的目标等。

  未来,园区建立“大数据中心”还可能包括针对不同细分领域的清洁技术的数据库,能够同步让更多清洁技术企业选择企业端入口,通过“云端对接”,实现“线上无废”“线上节能”等基于大数据分析结论的精准对接模块,为园区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聚焦 2

  5G与人工智能引发

  园区消费领域新变革

  图自:晓说通信(下文表格同)

  新冠疫情,再一次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生活与生产。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方式,更加习惯线上消费、线上办公等“云”生活。《商务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商综发【2020】30号)中也提到,要在现在具备基础的开发区建立更多“小而美”的网络新品牌,全面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日前,浙江打出四张“电商牌”,从防疫保供、监测保质、创新业态、爱心保障等方面做出了样本和示范;山东省也在多地推广了“APP线上下单+无接触配送”模式,以及电商直播等活动,精准扶贫的同时拉动经济增长;上海发展“五个经济”促消费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创新发展“平台经济”,精准匹配网络新需求,推动不接触投放、无人便利店、智能售货机等创新业态发展的同时,在养老、家政、教育、回收等领域建设一批电子服务生态圈,还要打造一批平台经济龙头企业。深圳市商务局发挥电商作用,通过“五个切实”做好防疫保供工作,其中包括跨境电商、电子商务消费等多个新鼓励新举措。

  上述案例均体现出园区已经迎来消费领域的新变革。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疫情等不可抗力也侧面反映出全球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通过网络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望成为“新基建”主要抓手。与此同时,新消费时代更需要通过互联网手段打通消费领域各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从而发现新的市场机遇。这也为以产城融合发展为特点的开发区,提出了围绕推广绿色产品与绿色生活,推动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

  

  可以预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溢出效应显著,必将进一步带动新消费、新制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绿小萌也将持续关注“新基建”相关的各类热点话题,特别是开发区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全球化技术重新定义分工发展机遇期,通过提高各产业商业应用和业务洞察力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等方面的新动态、新举措,从更多不同角度带来解读与思考。